我想解開一個死結給你看。

 

「死結?」你不以為然,哪有解不開的死結。

 

「噢,這個死結不一樣喔。」

 

「死結哪有不一樣的,就分出線頭,把主線和輔線分開,就好啦。」

 

「不一樣喔」,我撥出線頭,線柄每個都直挺挺的壓著另一條,每一條都是主線。

 

這個死結不一樣。

 

[正文開始]

 

為了保障民眾就醫的權利,早在健保以前,醫療法第四十三條與醫師法第二十一條就規定,醫師有強制診療不得拒絕病患之義務。

 

大多數就醫的病人的確身體不適,但看一次病,比剪一次頭髮、看一場電影都便宜的情況下,醫療的可近性與便利性大幅的提升,的確加惠了很多民眾。

 

大部份民眾也知道,健保制度是以互助的概念籌措重大傷病病友的救命錢。

 

可是每個月從薪水裡扣出去的健保費,尤其在萬物皆漲、薪水不漲的時候,總是讓人有些感傷、一點不捨,擦傷、感冒、拉肚子,一些在健保前不會去醫院看的輕症,總會在病痛時讓你想起被扣繳的保費。

 

既然方便,看一次急診的錢也不比吃頓大餐貴,如果額外有保醫療險,當然要去醫院詳細檢查。

 

過去生病請假看醫生,是天經地義、合情合理的事,但是既然急診貴不了多少,請一次假還要看老闆臉色,年終考績還掌握在人事手上,請假就變得有些難以啟齒。

 

健保以來,看病量大幅提升,門診候診的病人多到滿出來,每診都可以上看百號,因為病人多,看診仔細的醫生一個下午的診可以一直看到半夜。

 

迫於公司壓力,不想請假的病人,自然都擠到急診室來,埋伏在急重症的病人之中。

 

即使急診醫生,可以柔性的勸病人到門診,但是他們總是以門診人多,要等很久為由反駁。

 

這些人有種特性,因為通常是家中的中流抵柱,上有老母,下有妻兒要顧,下班來看急診,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快,而且使命必達,診斷書要拿到,想要照的X光片和檢查也要快。

 

這樣的病人總是讓急診室的醫生相當生氣,手上急救不完的病人已經讓他們焦頭爛額,還要滿足這些人的諸多要求。

 

要命的是還要快?!

 

「急診還要等,這還叫急診嘛!」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聽到這種抱怨。

 

「別床的病人都已經在急救了,你的輕症小傷、寫診斷書還要我快?!」急診醫師考量的是急診全體病患的資源運用,就算再努力「視病猶親」,還是很難認同輕症病人的求好求快。

 

所以他們總是暴躁,讓人印象不親切。

 

「其實我們也想當好人。」一個急診醫生停下來這麼說。

 

只是生不逢時,他們的態度總是壞得讓人想打,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充滿壓力。

 

要快速診斷病情的壓力,要快速解釋病情的壓力,要快速處置的壓力,要急救的壓力,要和後線醫師溝通的壓力。

 

病人和家屬講的話不一定為真,要辨真去僞的壓力。

 

要在極短的時間看清病徵,做最適當處置的壓力。

 

因為決定錯誤,被告的壓力。

 

上法庭解釋在極短時間內為什麼緊急處置或治療有失手或是結果不如預期的壓力。

 

因為態度不佳,被投訴的壓力

 

但是在認真起來,要打他們的同時,請想想他們身上還揹負著多少條性命的壓力,他們也是情非得已。

 

如果哪天你碰巧看到一個風趣會笑的急診醫生,除了認真查證他的身份,確定他不是精神病人冒充外,請珍惜這些上帝的恩許的奇蹟。

 

但是輕症的病人何嘗沒有壓力。

 

下班後趕著要回家煮飯的壓力、去接小孩回家的壓力、明天要跟難纏客戶交手的壓力、後天要簡報業績的壓力。

 

醫生有壓力,誰沒有壓力!

 

「為什麼不用照X光?那我來看急診幹嘛?」病人A怒了,所求不得。

 

「為什麼開診斷書要我等兩個小時。」病人B怒了,沒有使命必達。

 

「我知道我沒有拒絕病人的壓力,可是為什麼病情不急的病人不可以等!」急診醫師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也怒了!

 

「我的小孩燒到40度,半天也沒人來看一下!」別人都怒了,焦急的家屬C更有資格生氣,掄起拳頭眼看就要出草了,當然也是情非得已。

 

「為什麼我盡力救人,還要被打?」醫生也迷惘了。

 

在健保以前的許多年,看病前都要繳保證金,繳不出保證金的人,像是被上天遺棄的悲劇一樣。

 

治療能不能繼續,有沒有得救,十分考驗著人性。

 

如果有朋友或是家人,甚至遠房的親人因為生病或意外送到醫院,手頭很緊的時候,能不能籌出這筆救命錢的責任在個人、在家人、在朋友身上。

 

健保以後,一個關鍵的部份改變了。

 

全部的醫療院所都與健保局簽約,全民納保。

 

醫院和醫生在進行所有的醫療行為後,再向健保局請錢。

 

原本是享受技術和提供醫療技術、買賣雙方的醫病之間,現在加進來一個小三。

 

醫者父母心,父母和病人孩子之間,多了一個擁有政府權力的監護人。

 

有的人說,這是政府把全部人民集合起來,向醫療院所集體殺價,所以健保便宜又大碗。

 

甚至有的朋友認為,為什麼要輕症的病人少用健保?現在的醫療院所都是他們繳健保費出錢養的,這些醫生護士像公務員和公僕一樣,都是拿他們的錢,自己生病時這些人怎麼可以拿錢不辦事。

 

「上班時間還吃便當?怎麼不馬上幫我看病?」

 

「說在幫別床病人急救,根本就在裝忙!」

 

「態度這麼差,沒有醫德!」

 

出錢請人的老板最討厭請到那些好吃懶做的人,當然心中不快。

 

而進入到健保時代,光華盡數退去的醫生護士,不只病人量大增、要提供的服務內容五花八門,自己的高超技術和盡心盡力再難以讓公眾滿意,更難說感恩。

 

因為病人意識抬頭,訴訟興盛,法官考量病人和醫護間對醫療知識的懸殊與不對等,自己也比較能夠理解病人想法的情況下 (法官也會生病),以著重病人角度的判決也就屢見不鮮。

 

各種由政府與民間組成的單位,如督保聯盟、醫策會、醫改會,凝聚了眾人的期許,各種評鑑與申訴管道,象徵著病人的力量,如影隨行的緊盯著醫生護士的一舉一動。

 

「醫生上班喝珍珠奶茶!」

 

「醫生護士交班時講笑話!」

 

新聞上盡是醫生護士的負面新聞,「名醫被告,判賠千萬」、「醫生辯稱」、「病人休克死亡,醫生獲不起訴」、「顯影劑過敏,醫生挨告免賠」、「告醫誤診敗訴」。

 

曾經是仁心仁術,慈心耀眼的醫生護士,除了應付應接不暇的病人,還面對丕變的醫病關係,人和人之間不再相互信任,每一個處置都要先想會不會被告,每一次救人都要考慮自身的安危,還要應付投訴、評鑑、暴力事件,充滿熱情的心快速冷卻。

 

環境的快速惡化造成內外婦兒急重症五大皆空,苦等不到救援和新血投入,彈盡援絕、超時工作之外只能咬牙苦撐,也不能拒絕病人。

 

為了顧全家庭和自身健康,選擇離開或是轉做醫美也是趨吉避兇的本能,情非得已。

 

在健保的框架下,任何病人就診,都是先接受醫療處置後,隔一段時間再向健保局請錢。

 

過去那些肩負親人和朋友的責任就卸下來了,大有為的政府承接了全部的責任。

 

醫院總是有找不到家屬的病人,或是只有哇啦哇啦講著外語的外傭陪伴的病人,救護車毆噫毆噫送到醫院後,辛勞的護士就成了他們唯一的家人,從吃飯到上廁所,這些疲於奔命的天使,張羅病人吃喝拉撒全部大小事。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忙碌,工作壓力每個人都大,大家都有事要忙,人情也變得淡薄,這當然是情非得已。

 

總之,錢不是問題,越來越多把家人、朋友的生病,送到醫院就當成是醫院的事,久久來看一次,對不滿意的地方稍微指導一下,不久後又揚長而去。

 

醫院裡面病人出事了,當然是醫院的責任,家屬又不在場,當然不是家屬的責任!

 

以民意為依歸的健保,從各級民意代表到申訴管道不勝枚舉,白衣護士們像是有專業知識的高級瑪麗亞,為您照顧生病家人大小事。

 

這能怪家屬嗎?家人生病了,難道就可以不出門上班賺錢?不賺錢哪來的薪水繳健保費?

 

醫生護士儘管再累,拿的薪水都比升斗小民高,他們即使工作再疲憊,值得我們同情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刀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