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傷
親愛的小紅帽:
有一件事爸爸從小到大一直不了解,小的時候,我們總是拼命的希望小朋友相信這個世界的真善美,所有人相親相愛、這世界有聖誕老公公;但是小朋長大了,爸媽又卯起來擔心,怕小孩不知道人世險惡,防人之心不可無,就算眼前出現一隻小鹿斑比,除非已經扒光他的皮,最好先當成大野狼。
但是世界就像月亮,遠遠看,無限美好;但是認真拿起放大鏡來看,卻是坑坑疤疤、滿目瘡痍,這對整天坐在急診室診間的老爸,感觸更深刻。
診間外有一對深情款款的夫妻掛了號,先生的手臂上有兩三道長長的傷口,隔著紗布還漬漬的滲血,本來以為是先生要看,沒想到太太一轉身,背後赫然插著一把尖刀,還沒拔出來。
「醫生醫生,快幫我太太看一下,」先生深情意重,把太太推向我這邊,說:「她傷得很重,我們看過電視上有演,這時不能把刀子拔掉,不然會大出血。」
「請問是怎麼受傷的?」我有點納悶。
「我們廚房裝刀的櫃子……倒下來,所以……,我們……都受傷了…。」先生的眼神閃爍,欲言又止。
「對!對!對!」太太彷彿擔心先生言多有失的樣子,點頭如搗蒜。
「你們家真危險。」刀子從廚櫃掉下來,沒有力度也沒有準頭,可以在手臂上拉出長長的口子,還可以插進身體快沒了柄,這種手法,叔叔阿姨應該是有練過。
但是急診室裡的劇情,總是天外飛來一筆,然後像半空中接不住的刀子,往往又會急轉直下,等到深情無比的先生,攙扶太太進到拉起床簾的圍幕裡,換上病人服,準備開刀,圍簾裡突然爆出一陣推擠,先生被一股怪力踹出了簾子。
他呆坐了一下,一時紅了脖子,氣上心頭,抓起旁邊的點滴架高高舉起,卻被兩旁的醫院保全攔下,這種八點檔的肥皂劇,卻是急診室每天上演的單元劇。
成因:被刀子割到,或是被碰撞拉扯,造成皮膚深層的撕裂的傷口,不容易止血,只要稍微出力,就可以把傷口兩邊明顯搬開。
為什麼需要把撕裂開的傷口縫合?
縫合傷口有兩個主要的目的,一是有效的止血;二是把傷口平整的對齊,縮短傷口復元的時間,減小疤痕的面積,比較美觀。
傷口在受傷之後,人體有自行修復的能力,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肉眼看不到的表皮細胞就會慢慢移動覆蓋到傷口上,大約48~72小時左右,表皮就會完成初步的修復。
這就像是一個隨著時間要關上的大門,包含了髒污和可能造成傷口感染的小細菌,都可能被關在這個大門裡面,吸附著營養的傷口,無聲無息的滋長著,準備作亂,甚至是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所以即早到醫院縫合,醫生會細心的幫你用無菌的食鹽水洗好傷口,把不平整的傷口修整好,把卡在細縫裡的外來物清除掉,減少傷口感染的機率。
寬闊的傷口被拉近成平整的直線,所以表皮細胞要慢慢爬行覆蓋的範圍也變短,傷口復元的時間縮短了,疤痕當然就比較小。
傷口縫合的黃金時間是多久?
一般而言,8小時以內的傷口,仔細清潔後,可以在急診室裡縫合;在臉部或是生殖器的傷口,因為血管比較豐富,縫合的時間可以延長到12小時。
如果超過這段時間,因為細菌都已經侵入到傷口,跟組織你儂我儂,山盟海誓再也分不開。這時候縫合,就會把細菌關在傷口裡面,大大增加感染的機會,這時即使來到急診室,醫師也不建議縫合,要先經過幾天的換藥,等到傷口已經穩定,沒有感染的跡象,再進行縫合。
傷口會不會留疤?什麼事情必須做?什麼事情不要做?
雖然說「疤痕是男人的榮耀」,但是總是有不希罕這些榮耀的人,傷口怎樣才不會像歲月一樣留下痕跡?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其實會不會造成傷疤,在受傷的那一刻已經決定了,割得越深的傷口,需要填充更多的表皮細胞,越容易留疤;發炎感染越厲害的傷口,因為細菌和白血球殺得屍橫遍野,鬼哭神嚎,腫脹越嚴重,也越容易留疤。
只要受傷的深度夠深,就會有疤,但事在人為,卻可以想辦法讓疤比較細、比較不明顯。
在黃金時間內清潔好傷口,縫合對齊,可以把大傷口拉近,從大疤變成小疤;對腫脹的傷口做好冰敷,把受傷的地方抬到高於心臟的位置,避免發炎以後腫脹太厲害,就不會因為發炎造成的腫脹,撐開拉大傷口。
在關節的傷口,即使縫合後也要避免太大角度的活動,去牽動到傷口,甚至繃斷了縫線。
什麼樣的傷口需要就醫及縫合?什麼時候該去急診室:
超過1公分以上的傷口;臉部超過0.5公分的傷口。
深度太深、流血不止,即使在傷口加壓10分鐘仍然無法止血的傷口。
不規則的傷口。
髒污的傷口、摔倒或犁田(車禍)後有卡砂子的傷口,如果無法充份清除乾淨,需要就醫處理。
活動範圍受限、影響到活動功能的傷口。
可能有外來的異物(如玻璃)卡在裡面的傷口。
怎樣算嚴重:
在皮膚下有肌肉、神經、血管和肌腱,如果流血在正確的加壓止血後,仍像個關不掉的水龍頭,一直冒血,或是活動範圍受到影響,沒辦法保有完整活動的功能,就可能傷害到這些重要的東西。
怎麼處理:
如果傷口小而平整,直接加壓可止血,不需縫合的話,依照下列步驟處理傷口:
[清洗] 受傷後先以乾淨的水或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
[止血] 用乾淨的紗布直接在傷口上加壓止血10分鐘,重覆加壓直到止血(若無法止血,須就醫處理)。
[消毒] 使用優碘或是抗菌藥膏換藥。
[照顧] 避免牽動到傷口(手的傷口不可抬重物,也不要劇烈運動;在腳的傷口,要避免走動),48小時內在傷口周圍冰敷,抬高傷處。
48小時內儘量不要讓傷口碰到水,可以買防水透氣的貼布或是人工皮保護,一天換藥2~3次,每次換藥前先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再進行換藥。(請參考「傷口照顧」章節。)
新生的傷口像玫瑰一樣十分嬌嫩,要避免日曬才不會變黑;拆線後即可使用美容膠(請參考文章最後的問與答)。
[觀察] 注意傷口冰敷後,周圍是否持續的紅、熱、腫、痛超過2日,或是開始發燒,就要擔心是不是變成蜂窩性組織炎,需要就醫處理。
如果需要縫合,處理同樣從清洗傷口開始,然後用乾淨的紗布直接在傷口上加壓止血,並且到急診室處理。
破傷風疫苗的效期如果超過5年,需要就醫評估是否要施打破傷風疫苗。(對破傷風疫苗的相關疑問,請參考「受傷為什麼要打破傷風」章節。)
在急診會如何治療:
急診醫師會先詢問外傷發生的過程與時間,確認藥物過敏的情形和破傷風疫苗是否仍在效期內。如果擔心有異物殘留在裡面,或是骨折,會考慮照X光片或超音波檢查,並且在縫合傷口時確認有沒有可以發現的異物。
另外,會確認傷處活動的功能,有沒有重要的神經、血管或是肌腱受傷,在局部打麻醉,不會疼痛的情況下清洗乾淨後,進行縫合。
到醫院就診時的注意事項:
除了藥物過敏史(可能會開止痛和抗生素藥物),孕齡女性有沒有懷孕之外:
破傷風疫苗是否在十年之內的效期,如果是很深的傷口,破傷風疫苗的效期要在五年之內。
是怎麼樣受傷的(例如被狗咬傷、在海邊玩被礁石刮到等)?
如果是手背上的傷口,是不是因為打架?譬如說打在對方的臉上?(因為傷口可能是因為被牙齒刮到。)
受傷的時間隔多久了(是不是在可以縫合的黃金時間內)?
是不是因為東西爆裂或是破掉(眼鏡、碗、玻璃)造成的切割傷?有沒有感覺有東西在裡面?是不是有把插進去的物體拔出來的動作?
預防的方法或注意事項:
拆線的時機,臉部通常是5~7天左右;身體其他部位的傷口通常是7~10天左右;如果是關節面的傷口,因為比較容易活動去牽動到,所以拆線的時間可能會延長到14天左右。
急診縫合完後,通常會建議2~3天內,先到外科回診一次,尤其是那些比較髒、擔心會感染的傷口,先回診看傷口有沒有感染,需不需要清理發炎感染的組織,如果情況順利,再安排回診拆線的時間。
一般來說,身體越下段的傷口,一方面因為照顧和觀察不容易,越容易感染,尤其是足部的傷口,感染的機會會比手或頭臉的機會更高,所以照顧傷口要越仔細。
建議回診科別: 一般外科、整形外科
其他您所關心的議題:
問題1:除了用針線縫合外,有沒有其他縫合切割傷的方法?
回答:除了用最傳統的方法之外,可以用像三秒膠一樣的傷口黏著劑,或是像釘書機一樣的釘皮機,但是這兩者都需要自費,目前沒有健保給付。
傷口黏著劑需要由醫師評估使用,並不是所有的醫療院所都有提供這種東西,而且傷口黏著劑只適用在傷口很乾淨平整、沒有分泌物或持續出血的傷口,不是所有的傷口都適用,如果是狗咬傷、很髒的傷口,或是沒辦法止血的傷口,就要用針線縫合。
使用的過程很快,差不多只要一分鐘等待接著劑乾掉即可,使用的方法跟黏三秒膠沒有兩樣,對要縫針比被大野狼抓走還痛苦千萬倍的小朋友算是一大福音。
另外在頭皮上、頭髮可以覆蓋的地方,因為比較不需要考慮到美觀,可以選擇一種快又有效的方式,消毒完,就用頭皮針的訂書機,1~2分鐘就可以釘完傷口。
問題2:打麻醉以後真就沒感覺了嗎?效果可以持續多久?
回答:打完麻醉是沒有疼痛的感覺,但是仍然可以感覺醫師在處理時的碰觸和拉扯,效果可以持續1個小時,之後可以服用口服藥止痛。
[如須轉載 請載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