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感謝攝影師cocomo

這件事變得有點複雜,以至於到現在我還不清楚自己對這件事情的評價…

其實單純的來說,義診這件事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體驗,不只是因為要應付遠比從前巡迴診大量的人數,也可以看到很多平常付不出醫藥費的民眾,他們其實有著甚麼樣的需求、為甚麼病痛而苦惱,也因為這次國慶週義診的機會,我們造訪了一些沒去過的地方,包括在Lobata省的Changra,還有在Mezoxi的Monte Café,以及還正在醞釀成行的離島普林西比義診,為了應付大量的候診人數,我們也有機會在過去殖民時代雕樑畫棟的歷史陳跡裡看診,這在某一種程度上大大的滿足了我對於那個過去時代的想像,而且,我總是偏好在都市以外的地方看診,去實地看看真正在地人的生活,因為這些是我來非洲最想看到的東西,對我來說都是珍貴的回憶。

由於管理醫療團藥庫是我平日的工作之一,為了開始在這些地方義診,我負責準備每日供應的免費藥物,還好有蓮芬姊幫忙,提供她過去的義診經驗,經過了這幾日下來,我大概可以了解民眾需求的藥物,也可以掌握到底還有哪些藥物要補充,我們多帶了哪些藥,少帶了哪些藥,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有這樣的經驗,我想再多辦幾次義診我也都得心應手了。


記得第一天的義診在Diogo Vaz,對於這棟市政廳的美崙美奐,相信各位看倌看過照片都能有些想像,我跟昆澈分配在一個充滿紫色典雅沙發跟舊床的室內看診,一開始還以為看內科的病人不多,就去供藥處打點、照照相,沒想到果然內科還是最主要的科別之一,等到第一個病人進來,我倆坐在古董床上促膝長談的時候,門口已經悄悄被民眾包圍。不巧我前一天睡覺落枕,擺設的關係病人剛好一進來都坐在我的右手邊,害我每次轉頭看病人都要慘叫一下,還好看完病人吳醫師幫我針了幾針,才沒有讓情況惡化…><。



我們醫療團提供看診的科別包括針灸科、婦產科、兒科、一般內科和牙科,由於牙科治療需要完整的配備,因此牙科由史醫師進行口腔健檢,並發給從台灣牙醫師公會聯合會募來的牙膏牙刷,並且預約之後回到門診中心治療。兒科由劉醫師看診,針灸科由團長吳醫師負責,婦產科則是曾醫師,一般內科就是我跟昆澈。

第一天看完診,數數當天開出的處方籤,一共一百一十張,第二天在St Catarina看診,地點就是衛生站,原本剛到該處,一看人不多,還以為年老的衛生員沒有好好盡責去通知,沒想到一坐下來看診,人又源源不絕的出現。



St Catarina的隔間比在Diogo Vaz狹小許多,因此看得我汗流浹背,數一數藥單一百三十張。


第三天大家本來都預期人會比較少,而且沒有室內的空間,看診的地點就在一個足球場旁,不過才跟穿著新竹女中制服的老爺爺照完相,一開始搭起診間,就看到民眾蜂擁而至,直到淹沒在掛號處的工作人員還有發牙膏牙刷的史醫師,當天一般內科和針灸科生意興隆,因為民眾大部份的主訴都是下背痛(當地人誤以為是腎臟痛),這一天又是由我們一般內科壓軸,直到消化完滿滿的人龍,數一數處方籤,兩百三十張。

由於聖國新上任的衛生部長與我方的關係不若前幾任良好,因此我們提議在支援省份以外的地方義診他顯得興趣缺缺,但是最後在吳醫師的努力之下還是成行了,這天我們驅車來到兩年前由台灣出資整建的Monte Cafe醫院,由於是山區,陣陣傾注的旁沱雷雨從灰色的天空灌下,經過了彎曲的山路,我們來到這個五六百人的山城,當醫院經過了最後一個彎出現在我眼前,我驚訝的說不出話,因為這個巨大的醫院比起台灣的醫院規模竟是毫不遜色,經過整建後,優雅的醫院外觀和正門前的古典路燈,讓人覺得這是一家正在營業的旅館都不叫人感到奇怪。

我們將藥物和用具搬進醫院裡,正門的主建築有三層樓,而且每一樓都挑高,採光充足,有電有水,這點在聖多美真是叫人驚奇,然而更讓人撐目結舌的還在後面,美觀的庭院和充足的室內隔間,除了廚房跟現代化衛浴和廁所,三樓還有一間間看來是VIP的單人房,十足可以成為一個兩百床以上的大型醫院,可惜聖多美根本就沒有這樣多的醫療人力可以啟用這間醫院,也因此空空蕩蕩的室內讓人有些感傷。

這一天,整個山城的人除了不到一半的人因為大雨怯步或是在掛號時間結束才來到的民眾之外,我們開出了三百五十多張的處方籤,當我看完最後一個病人,站起來的剎那才感覺到全身痠痛,真好奇今天自己到底看了多少病人?

看診完,大使館得鄭秘書問我會不會覺得有些民眾並沒有實際的問題,只是為了看診來看診,順便做做身體檢查,因為照理來說五六百人來了超過一半,實在有點違背常理。

我想想自己看診看到中間有點焦燥起來,似乎就是因為病人的主訴偶爾就是全身痠痛,當你做觸診的時候又跟你說其實是這兩年來偶爾會痛,再問下去其實這一個月以來根本就不痛,這感覺真有點XX,但是一邊看診我一邊想,或許就是因為在此地很少有機會看到醫生,也或許他們平常沒有能力負擔看診的費用,所以才會大家都相約來看病,一方面也跟難得一見的醫生說說話,咨詢一下自己這樣是不是有甚麼問題,想到這邊就釋然了,大家都是可憐人,又何必計較太多呢。

看完了這幾天的義診,覺得這樣大量的看診還真讓人有點吃不消,不過當你看完那樣人龍般的人群之後,心裡其實也有著充足的成就感,成人病中最常見的就是下背痛跟高血壓,我感覺得到此地黑人的高血壓一定比起其他地方的盛行率要高得多,不過不知道這件事有沒有人發表過paper呢…?

但是義診究竟是甚麼,在台灣外交部受訓的時候就曾經有不少路竹會的前輩在訓練課程中分享在落後地區看診的經驗,但是也許牙醫是可以拔一顆蛀牙算一個功德,但是對於有其他科別問題的病人來說,也許今天拿了藥吃一吃有比較好,但是對於一個長久以來缺乏醫療資源的地方,這樣打代跑的戰術,對於當地人的生活品質,到底實際上有沒有那麼一點幫助呢?

在Mezoxi看完診,有不少民眾問我們下一次甚麼時候再來,我們只能告訴他之後有問題可以來首都找我們。看到高血壓的病人我甚至很想拿出慢性病手冊給他們,然而此處並不是由我們常規所支援的地方,也就很難確知這本慢性病手冊能不能好好被使用只能作罷。


義診所累積的名聲是快速的,對於台灣在駐在國的名聲有很好的提升,尤其是在那句名言”有病人,但是沒有有錢看病的病人(Ha doente, nao ha dinheiro)”流傳的聖多美,藉著國慶的名義擴大醫療團服務的對象,可以大舉增進聖多美人民對台灣醫療援外的認識與熟悉,對於台灣現今的外交處境也是不得不的考量。


今天回到首都婦幼中心看診,護士告訴我他在電視上看到我們義診,但是義診到底幫助了誰?是那些長期缺乏醫療資源的民眾?是那些平常不太有機會享受醫療服務順便做做健康檢查的人們?是那些參與義診有回饋奉獻欲望或是被指派任務的醫護人員?是醫療團的名聲?還是台灣的外交?或是在假日由我們醫療團補助高額津貼的當地護理人員和藥師?

我承認我是受惠者,因為這樣的體驗,實在很難得…:p

註1
醫療團在聖國一開始也是每個週末在各處義診,但是直到兩年前取消,係由於遵循”巴馬戈制度”的倡導,改以”建立永續經營的醫療制度”做為主要的經營方針,本次國慶週為台灣雙十國慶暨門診中心重建七週年慶。

註2
巴馬戈制度是發現過去單方向的”給予式”醫療造成當地護理人員由於無法在這樣單方面的互動中得到應有的給付而士氣低落,反而危害了醫療品質的改善,巴馬戈精神即在於建立醫療體系”使用者付費”的制度讓醫護人員可以在日漸改良的醫療環境中得利,做為更進一步改良當地醫療環境的良性循環,簡單來說就是”在落後地區的醫療市場中引進資本主義架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刀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